鉅大LARGE | 點擊量:998次 | 2019年05月24日
高端電動化之路,真的是想走就能走的嗎?
有消息稱,東風集團正在打造獨立運作的高端電動車品牌,內部代號“H計劃”。
這不是打造高端電動車品牌的第一家國企,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家。在此之前,北汽新能源已發(fā)布ARCFOX,廣汽新能源拉上蔚來推出全新品牌“HYCAN合創(chuàng)”,一汽旗下的高端品牌紅旗未來也要徹底向電動化轉型。
長安早前宣稱要打造的全新中高端品牌雖未明確做電動車,但按照其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(tǒng)燃油車的計劃,一旦落地,大概率會做新能源車。
眾多國企一窩蜂上馬高端電動車,其路徑選擇之趨同出人意料:究竟是高端電動車市場空間廣闊,抑或是這些國企各自懷揣致勝的獨門秘笈?他們如何有信心與特斯拉以及BBA等眾多高端品牌競爭?高端電動化之路,真的是想走就能走的嗎?
利潤僵局倒逼國企
品牌高端化是一條必經(jīng)之路,否則自主車企只能坐以待斃。當品牌高端化遇上電動化時代,自主高端電動產(chǎn)品呱呱墜地。
在政策的強力托舉和培育下,新能源市場正處于上升期。在經(jīng)歷數(shù)年高歌猛進之后,新能源汽車產(chǎn)銷2018年雙雙突破120萬臺,同比增幅分別達59.9%和61.7%;純電動汽車產(chǎn)銷也有接近百萬臺的規(guī)模。
然而,無憂無慮的“撿錢時代”已經(jīng)過去。自2014年開始,新能源補貼逐年走低,退坡幅度不斷加大,到2020年完全取消。消費導向徹底替代政策導向之后,電動車的兩極分化無可避免。在消費升級趨勢下,未來高端電動車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。
自主品牌曾憑借SUV和電動車先發(fā)優(yōu)勢嘗盡市場擴張紅利的案例帶來了啟發(fā),于是,自主車企開始瞄準高端電動車發(fā)力,東風、北汽、廣汽等國企干脆推出全新高端電動車品牌以規(guī)避現(xiàn)有品牌低端形象帶來的拖累。一切似乎水到渠成。
這真的是真相么?不盡然。
搶占市場先機固然是一個原因,但更重要的是被利潤倒逼。
一直以來,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基本都被自主品牌牢牢把控,但自主新能源產(chǎn)品都以低端為主,銷量最大的北汽EC系列、知豆D2、長安奔奔EV,售價都在5-8萬元區(qū)間,利潤相當?shù)汀?br/>
成立于2006年的知豆是最早嘗到新能源爆發(fā)紅利的電動車品牌。它曾經(jīng)風靡大街小巷,風光無兩,2017年銷量達到頂峰期4.3萬臺,但進入2018年銷量開始下滑,并陸續(xù)曝出裁員、虧損的消息。其高層曾表示只有當年銷量達到五六萬輛時,公司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。
知豆的隕落固然與新能源補貼標準逐年提高有關——主打微型車的知豆被政策紅利逐漸拋棄,但更重要的是折射出電動車行業(yè)普遍存在盈利難的問題。
同樣主打中低端新能源產(chǎn)品的北汽藍谷(北汽新能源)2018年財報顯示,為新能源汽車營業(yè)收入貢獻了99%的純電動乘用車,全年銷量同比增加了53%,但新能源汽車毛利率(14.1%)卻僅比上年增加了0.15個百分點。2018年北汽藍谷凈利潤為1.55億,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為15.8萬輛,據(jù)此推算,單車利潤僅為980元。
高端電動車的盈利情況如何?
德國雜志W(wǎng)irtschaftsWoche一篇文章表示,德國一家汽車工程公司拆解了特斯拉Model3電動汽車,成本分析師據(jù)此算出一個結果:Model3的潛在總成本可能只需2.8萬美元。這款車在美國的起售價為3.5萬美元,也就是說,每臺Model3的毛利至少為0.7萬美元(約4.8萬人民幣)。
特斯拉的案例告訴我們,要打破電動車盈利僵局,高端電動車是條出路。這也是自主國企轉而發(fā)力高端電動車的主要原因。
打造全新品牌機會渺茫
高端電動車市場蛋糕聞著香,但國企們吃得到嗎?或者說,他們有什么優(yōu)勢做高端電動車?
東風“H計劃”目前并沒有關于工廠、產(chǎn)品、投資等方面的具體信息,能確定的是,該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將效仿一汽紅旗,設獨立的銷售網(wǎng)絡。但是,東風汽車自主品牌無論是燃油車業(yè)務還是新能源業(yè)務,均沒有出彩的成績。風行、風神、風度、小康碌碌無為,與日產(chǎn)合資的啟辰品牌目前難成氣候,2001年成立的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雖已涉足乘用車業(yè)務,但在業(yè)界卻毫無影響力。也就是說,東風汽車的底子相對薄弱。
北汽顯然要比東風更有底氣。從2015年至2018年,北汽新能源分別銷售新能源汽車2萬輛、5.1萬輛、10.3萬輛和15.8萬輛,年復合增長率超過80%。其中,僅北汽新能源EC系列去年就賣出9萬多臺,遙遙領先于第二名奇瑞eQ的4.7萬臺。不過,北汽一直在中低端電動車市場耕耘,售價僅為5.58-7.98萬的EC系列純粹以性價比取勝,其高端電動車品牌ARCFOX能否憑真本事打開市場還是個疑問。
長安汽車2018年就放出消息稱要打造高端品牌,該項目一旦落地,新能源必然是其發(fā)展方向。但從最近的消息來看,公司目前的重心放在重整業(yè)績,該項目今年可能再次擱淺。事實上,就算長安高端品牌如愿現(xiàn)身,憑借逸動、CS35、CS75等中低端車型發(fā)家的長安,也沒有展示出足夠的技術實力去做好高端電動車產(chǎn)品,一個證據(jù)是,其向上發(fā)力的高端車型CS95整個2018年只賣出了不到7000臺。
相對于國企,體制更靈活、理念更先進的造車新勢力更有打造高端電動車的優(yōu)勢。純電動車標桿企業(yè)特斯拉已在中國上海建廠,首輛國產(chǎn)特斯拉Model3計劃9月下線;國內第一高端電動車品牌蔚來目前已擁有ES8、ES6兩款在售產(chǎn)品,交付量去年就超過了萬臺;此外,前途、理想、騰勢均有高端電動車產(chǎn)品上市,已在上海拿地建廠的博郡來勢洶洶。
另一方面,合資車企的新能源產(chǎn)品將在今明兩年大量上市,與自主品牌展開正面較量。前有豺狼后有惡虎,國企想借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搶占市場,機會渺茫。
聰明如上汽,利用現(xiàn)有的榮威、名爵等乘用車品牌,先向高端天花板展開攻勢,繼而推出榮威MARVELX等中高端純電動車型,或許是一條更好的出路。